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做好橋梁安全體檢的“傳話筒”
橋梁結構的健康監測是一件大事,獲取橋梁在各種荷載作用下的響應數據,包括靜載、動載以及環境荷載等,是工程師準確評估橋梁的實際承載能力、剛度、振動特性等性能指標。但是周期性的體檢工作無法滿足上述的需求且無法及時察覺橋梁的損傷。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作為橋梁和管理人員之間的“傳話筒”,實現了橋梁結構的24小時實時體檢和數據上傳,讓城市生命線始終處于智慧的守護之下。
一、為何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是“傳話筒”
WITBEE?萬賓科技?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分布在橋梁關鍵部位的傳感器,如同無數個智慧的 “收采集員”。精準捕捉橋梁因自身重力、橋面恒載等產生的應力應變數據,以及振動頻率、加速度等動態信息。這些傳感器將采集到的荷載響應數據進行初步整理后發送至監測系統。
在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與評估的過程之中,也是實現橋梁智慧體檢測重要過程。它將其可能存在的誤報錯報等數據進行篩查,之后自動識別異常數據并進行上報。因此監測系統也是名副其實的“傳話筒”。它擊破了橋梁無法訴說“病痛”的困境,使橋梁在整個生命周期內都能得到合理的維護與管理。
二、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所帶來的影響
橋梁突發狀況往往是導致交通中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的存在則能有效降低此類情況的發生概率。系統監測到橋梁出現結構變形、振動異常還是其他安全隱患時,都能在第一時間發出警報。交通管理部門在接收到警報后可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特別是在暴雨引發洪水對橋梁造成沖刷的緊急情況下,監測系統能夠及時捕捉到橋梁基礎受到水流沖擊的異常數據并發出預警。交通部門依據預警信息提前引導車輛改變行駛路線,保障區域交通的正常秩序和物資的順暢運輸。
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也使維護工作實現了從傳統粗放模式向精準高效模式的轉變。傳統的橋梁維護方式主要依賴定期全面檢修,這種方式不論橋梁實際狀況如何,均按照固定周期進行統一的全面檢查和維護。然而由于不同橋梁的使用頻率、環境條件以及結構特點存在差異,這種 “一刀切” 的維護方式往往導致資源浪費,同時也難以精準定位真正需要維護的部位。而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憑借實時監測獲取的數據,為維護人員提供清晰明確的維護重點。
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實現了維護管理工作從傳統模式向科學、高效、智慧、經濟的轉身,為橋梁的長久安全運行與持續服務社會保駕護航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