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水污染有哪些類型?如何實現更精準的反向溯源?
河湖作為周邊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污染問題是一個復雜且嚴峻的環境挑戰。河湖生態系統的自凈能力、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等功能會因污染而受到影響。而且被污染的河湖水體若作為飲用水源,其中的有害物質如重金屬、有機物、病原微生物等會進入人體,長期飲用可能引發各種疾病,如癌癥、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
一、河湖水污染類型
1.化學性污染
(1)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的農藥(如有機氯、有機磷農藥)和化肥(如氮肥、磷肥),通過地表徑流的沖刷等作用進入河湖。
(2)造紙、印染、食品加工等行業排放的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這些物質在水中分解會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并使水體變黑發臭。
2.物理性污染
(1)大量的土壤顆粒被雨水沖刷進入河湖,使水體變得渾濁并降低了水體的透明度。
(2)一些企業將工業廢渣隨意傾倒在河湖附近,垃圾填埋場的滲濾液也可能進入水體。
(3)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病原體,這些病原體進入水體后會引發各種疾病。
(4)生活污水中的含磷洗滌劑、農業面源污染以及工業廢水中的氮、磷等營養物質,過量排放后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
面對多種類型的河湖水污染情況,積極主動整治的前提除了對污染源進行分辨之外,最重要的一點也在于更加及時地確定污染的源頭和范圍。WITBEE?萬賓科技?水環境綜合治理監測系統通過智能水質監測儀、雷達水位監測儀、雷達超聲流量儀等監測設備可以24小時監測多種類型的污染物,同時也可以對污染區域進行實時的定位并且實現反向的污染溯源。
二、實現更精準的水環境治理
水環境綜合治理監測系統是以河流、湖泊、水庫為核心,融合水文、水質、設施運行及環境要素的全域感知與智能管控平臺。系統通過“物聯感知-數據融合-智能決策”三層架構,實現水環境安全預警、防洪排澇調度與生態健康管理的多目標協同。以下是系統核心功能與技術特性:
1、水文水質監測
水體參數:實時采集水位、流量、水溫、pH、溶解氧、COD、氨氮等指標,覆蓋河道斷面、水庫庫區及入河排口。
污染溯源:結合水質波動與排口流量數據,精準識別非法排污或雨污混接問題。
2、水利設施監測
調蓄/截流設施:動態監控蓄水池、截流井水位,優化雨洪蓄滯與分流效率。
泵站與水閘:實時監測啟閉狀態、電機電流、振動數據,預警設備故障或過載風險。
3、氣象環境聯動
集成降雨量、風速、溫濕度等氣象數據,構建“氣象-水文-工程”耦合模型,預判洪澇或水質惡化趨勢。
水環境綜合治理監測系統的應用能夠全面提升水環境的管理效率和保護水平,為構建美麗宜居的生態環境提供有力保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