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環境綜合治理監測系統:以智慧之力支持碧水保衛戰
自然界之中的每一處水體都承載著自然的饋贈和人類的希望。但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使得水污染問題日益凸顯,碧水保衛戰注定是一場持久戰且始終在路上。水環境綜合治理監測系統在這一場持久的戰爭之中,以智慧的頭腦為政府打好碧水保衛戰帶來源源不斷的治理和動力。
一、碧水保衛戰政策指引
生態環境部等 5 部門聯合印發《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提出,到 2025 年全國地表水優良水體(Ⅰ-Ⅲ 類)比例達到 85%;水質優良水體穩中有增、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有效提升;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濕地水生態系統功能逐步恢復等等。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也提到,到 2027 年全國地表水水質、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分別達到 90%、83% 左右,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建成率達到 40% 左右。
二、打好水質保障“主動仗”
水環境綜合治理監測系統在這一場碧水保衛戰之中,可以幫助相關部門打好水質保障“主動仗”并且實現重點污染源反向“追蹤”。這個系統猶如一張廣泛布局的大網,通過在水體關鍵位置廣泛布設各類監測設備實現對水質、水速、流量等全方位、實時性的監測。從酸堿度、溶解氧等基礎指標到各類重金屬含量、有機污染物濃度,從水體的流量到水位的高低起伏都事無巨細的捕捉。相關部門借助這些近乎實時傳輸的監測數據,能夠在第一時間洞察水環境的各類細小的變化,實現水質保障工作由被動應對向主動出擊的轉身,為主動保護城市生命線的安全帶來更穩定的動力支持。
水環境綜合治理監測系統在重點污染源反向 “追蹤” 方面同樣展現出實力。當水體中出現污染超標的情況時,系統如同經驗豐富的偵探一般,抽絲剝繭的定位污染源的所在之處。無論是工業企業的違規排放還是生活污水的肆意直排都難以遁形。這一反向 “追蹤” 功能為相關部門的執法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讓監管變得有的放矢。
水環境綜合治理監測系統為碧水保衛戰的勝利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在這場關乎生態環境與民生福祉的戰斗中,成為守護綠水青山的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