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井蓋傳感器如何守護3.6億+城市 “穴位”
在城市的脈絡中,井蓋是連接地上地下的 “穴位”,截至2024年,全國井蓋總數約為3.6億套,井蓋星羅棋布,守護著供水、排水、燃氣、電力等城市
“生命線”。然而,這些 “穴位” 正淪為隱形陷阱,全國年均發生井蓋事故超3000 起,濟南女孩墜井、北京老人被沖走等悲劇屢見報端;水、電、氣等20
多個產權單位各自為政,“馬路拉鏈”“責任真空” 導致井蓋病害平均處置時間長達 72 小時。
WITBEE?萬賓科技?智能井蓋傳感器EN100-C突破了傳統監測手段的層層束縛,它實時感知井蓋的狀態信息,彌補了人工巡檢周期長、易疏漏的缺陷。在多產權單位管理的復雜情況下搭建起統一的數據交互橋梁,為城市井蓋管理帶來了智能化變革。
一、讓井蓋 “開口說話” 的黑科技
人工巡檢只能在巡檢人員到達現場時進行檢查,而智能井蓋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井蓋的狀態,包括井蓋是否被打開、是否發生位移、是否存在異常振動等。同時也可以將采集到的數據通過5G/4G通信網絡傳輸到遠程監管中心。工作人員無需親自到現場進行檢查。這樣不僅可以同時監測多個井蓋的運行狀態,也提高了巡檢的效率和覆蓋范圍。
當智能井蓋傳感器監測到井蓋出現異常狀況時,它可以精準鎖定井蓋的地理位置。這一過程能將井蓋位置誤差控制在極小范圍。維修人員在接收到異常警報的同時便能獲取精確的位置信息,以最快速度奔赴問題井蓋所在之處。傳統人工巡檢模式只能大致判斷異常區域,卻難以在復雜的城市道路、街巷中迅速鎖定具體井蓋位置。而智能井蓋極大地規避了這一弊端,大幅壓縮了安全隱患存在的時長并保護了城市生命線的安全。
二、一蓋一碼,終結 “踢皮球” 困局
智能井蓋傳感器賦予每個井蓋獨一無二的 “電子身份證”。以往井蓋管理中常存在權屬不清、責任推諉的問題,但傳感器的加入讓各產權單位也能更清楚自己的管理范圍和職責。當井蓋出現位移、傾斜或破損等問題時,無需再通過人工巡查或層層上報來了解井蓋情況。各產權單位能立即收到通知并且迅速明確責任主體,避免因責任不明確導致的井蓋問題久拖不決的情況。
當智能井蓋傳感器都成為智慧城市的井蓋感知終端,構建覆蓋城市井蓋的神經網絡并實時傳導其生命體征,市民的高品質生活和城市生命線的安全也將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