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水質監測儀化身“智能哨兵”, 24 小時守護水安全
在社會各界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的當下,各地政府與環保部門積極行動,對河湖治理和保護的投入持續加大。曾經由于工業廢水肆意排放、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流入,許多河流遭到嚴重污染,水體黑臭、垃圾漂浮等情況,在清淤、截污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舉措實施后,河流逐漸恢復了往日清澈的容顏。
然而治水并非一勞永逸。要讓這來之不易的碧水藍天長久維持,建立常態化的水質監測機制對河湖水質進行實時監測,對異常情況做出及時響應。智能水質監測儀全天候駐守在河湖之畔,能實時采集水體的酸堿度、溶解氧、氨氮含量等關鍵指標,助力各地在生態保護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一、從靜態孤立監管到動態連續防控的轉變
1.高頻數據采集:智能水質監測儀能夠以較高的頻率實時采集水質數據,相比傳統的人工采樣和實驗室檢測來講,提高了數據的更新頻率且能及時反映水質的瞬時變化。
2.連續監測能力:智能水質監測儀可以對河湖水質進行全年不間斷的連續監測,避免了傳統監測方式因采樣時間間隔而可能遺漏的水質突變情況,有助于運維人員更全面、及時地掌握水質的動態變化趨勢。
3.減少人為誤差:人工采樣過程中可能因采樣人員的操作差異、樣品保存和運輸條件等因素導致數據偏差。智能水質監測儀通過自動化的測量和5G/4G網絡數據傳輸,減少了人為因素對監測結果的影響,也實現了從靜態孤立監管到動態連續防控的轉變,讓城市生命線的監測和管理更加便捷且有效。
4.多參數同步監測:智能水質監測儀可同時對多種水質參數進行監測,如酸堿度(pH)、溶解氧、化學需氧量(COD)、氨氮、總磷等,并且能夠精確測量各參數之間的相互關系,更全面地反映河湖內的水質發展和變化狀況。
二、構建立體化城市河湖水質安全網
運維人員在綜合考慮城市河湖的流域面積、水系分布、水流方向等因素,在主要河流、湖泊、水庫以及重要的支流、河口等位置設置監測點,可以確保智能水質監測儀實現對城市河湖水體的全面覆蓋,構建更加立體化的城市河湖水質安全網。例如在河流的上、中、下游分別設置監測點,以掌握不同河段的水質變化情況;在湖泊的湖心、湖岸、入湖口、出湖口等設置監測點,更加方便了解湖泊水質的變化情況。
智能水質監測儀在數據采集現場,會立即啟動初步的數據處理流程。它依托內置的智能算法,對采集到的原始數據進行全面掃描,精準識別并去除異常值,確保數據的準確性與可靠性。緊接著,憑借先進的4G/5G通信模塊,將處理后的數據實時、穩定地傳輸到云平臺,實現數據的快速匯集與存儲。
智能水質監測儀會依據預設的監測方案,于同一時間開展協同作業。它們分布在不同的水域位置,從多個角度同步采集數據,打破單一監測儀的局限性并未構建起一個全面且立體的水質監測網絡提供支持。這種協同作戰的模式不僅大幅擴大了水質監測的覆蓋范圍、提升了數據采集的時效性,也讓水質監測工作更加高效、全面。
智能水質監測儀勾勒出整個監測區域的水質全貌,讓水質監測的覆蓋范圍大幅拓展且為水資源的保護與管理提供數據支持。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