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頻發?建筑結構健康監測系統能起到什么作用
1月7日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的6.8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大量房屋倒塌。目前對于地震的監測還存在一定的技術局限,天災難以避免,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的減少傷亡損失,還有災后重建,很多建筑在震后結構會存在一定的損傷,有些是肉眼難以察覺的,這時候建筑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就派上用場了。
一、房屋的“體檢醫生”
WITBEE?萬賓科技?建筑結構健康監測系統猶如一位24小時在線的“智能體檢醫生”,時刻關注著房屋結構的健康狀況。它不僅能夠實時監測到地震波對房屋結構的影響,更能在地震等自然災害發生時迅速提供關鍵信息,為救援和重建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建筑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在房屋的關鍵部位安裝的傳感器如同“聽診器”,能夠捕捉到房屋結構的微小振動和應力變化。當地震波襲來時傳感器會立即捕捉到這些波動并將數據傳輸至云端服務器。此時系統能夠迅速解析出振動幅度、頻率以及結構的應力分布等關鍵參數,為評估房屋結構的受損情況提供準確數據。
在地震發生后建筑結構健康監測系統的“診斷報告”也不會落下。系統能夠自動生成房屋結構的受損數據,幫助工作人員判斷哪些部位出現了裂縫、哪些構件已經破損等。這些信息對于救援隊伍來說無異于黑暗中的明燈,它們能夠幫助救援人員快速定位危險區域并且避免次生災害的發生,自然也使重建工作能夠更加科學、有序地進行。
二、危難前的“緊急號角”
在長期對房屋結構進行監測的過程中系統收集的應力、應變、振動頻率等多個維度,是構建房屋結構健康檔案的基石。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和整理方便工作人員精準把握房屋結構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條件下的運行狀態,清晰界定出正常狀態與異常狀態的邊界,明確城市生命線究竟在何時何地出現了問題。
而且建筑結構健康監測系統還具有“預警”功能。通過長期對房屋結構進行監測能夠積累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可以被用于工作人員建立房屋結構的健康檔案。當監測到數據異常時系統會立即吹響“緊急號角”,提醒房屋所在區域的管理者采取合乎實際的維護措施,避免房屋結構因長期累積的損傷、突發性裂縫等而突然倒塌。
房屋有了建筑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就不再是沉默的建筑,時刻擁有了實時“體檢”與自動評估的能力,為搶險救災隊伍的快速響應、科學部署爭取寶貴時間。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