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管廊監測系統,筑牢城市地下管廊生命線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作為承載電力、通信、燃氣、給排水等關鍵市政管線的"城市動脈",其安全運行直接關系到城市功能的正常運轉和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目前我國已建成綜合管廊超過1萬公里,但傳統管理模式過度依賴人工巡檢,存在"效率低、響應慢、覆蓋窄"三大痛點,暴露出傳統管理模式在風險感知、應急決策和協同管理方面的固有缺陷。
綜合管廊監測系統借助物聯網(IoT)、大數據、人工智能(AI)等信息化技術,構建數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智慧運營體系,實現對管廊本體結構、管線狀態及環境參數的實時監測與預警,從而提升監測和管理效率、降低日常的運維成本,為地下城市“生命線”的安全運行提供全方位、高精度、實時化的保障。
一、數字化
WITBEE?萬賓科技?綜合管廊監測系統搭建起一張全方位的數據采集網絡。管廊內部安裝的溫度液位監測儀、可燃氣體監測儀、智能結構診斷器、智能壓力監測儀等,能夠實時采集管廊環境、本體結構的應力和變形情況、管線內介質的流量、壓力等參數。
這些傳感器將收集到的海量數據通過5G/4G技術傳輸至系統之中。同時系統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與存儲,形成全面且詳細的管廊數字化檔案。管廊的空間結構、管線分布以及設備位置等信息都能以直觀、數字化的方式呈現,工作人員輕點鼠標就能全方位了解管廊內部的實時狀況。
二、集成化
綜合管廊監測系統的集成化特性也攻克了管廊管理長期存在的信息分散難題,還為運維單位打造了高效的協同聯動機制。它打破了以往不同監測設備、不同管理環節間的信息壁壘。在傳統管廊管理模式下結構安全監測、環境參數監測、設備運行狀態監測等工作由多個獨立系統執行,各系統數據分散存儲且運維人員需在不同平臺間切換獲取全面信息,而集成化的綜合管廊監測系統將各類監測數據統一采集、匯總。運維人員通過一個操作終端就能實時查看管廊各區域、各設備的運行狀態,實現了信息的全面、集中管理。
另一方面,綜合管廊監測系統構建的協同聯動機制打通了管廊運維管理的各個環節。當監測系統監測到管廊內出現異常情況,如本體結構沉降、變形或者入廊管線異常時,系統會迅速將報警信息同步推送至消防、搶修、調度等多個部門,各部門可以及時共享信息,協同制定應對方案并且開展聯合處置工作。
綜合管廊監測系統通過數字化感知、智能化分析、集成化管理,為現代化城市提供更可靠的地下“生命線”保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