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如何化解傳統管理 “痛點”?
港珠澳大橋宛如一條巨龍橫臥在伶仃洋上;杭州灣大橋跨越杭州灣海域且全長 36 公里;北盤江大橋以 565
米的垂直高度刷新了世界第一高橋的紀錄。但是在這些世界級橋梁工程的背后,我國橋梁安全形勢卻依然嚴峻,橋梁裂縫、位移、變形等問題如同隱于城市生命線暗處的
“定時炸彈”。
每一起橋梁垮塌事故都伴隨著不可估量的損失,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消逝、一個個家庭支離破碎。如何才能讓這些宏偉的橋梁工程成為造福人民、促進發展的 “平安橋”“幸福橋”?這對監管模式和養護模式提出了挑戰。
一、傳統橋梁管理“痛點”
1.沒有建立完善的橋梁日常巡查制度或巡查人員工作不認真、不專業,未能及時發現橋梁結構的損傷、病害以及安全隱患,如橋墩的裂縫、基礎的沉降等。
2.沒有制定完善的橋梁垮塌應急預案,或者應急預案缺乏可操作性和針對性,導致相關人員在事故發生時不能及時、有效地采取應急措施。
3.交通運輸、水利、自然資源等多個部門之間在橋梁建設、運營管理過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溝通協調機制。
4.在跨區域、跨部門的橋梁監管中,存在職責劃分不明確、監管空白等問題,使得一些橋梁處于無人監管或多頭監管的混亂狀態。
盡管橋梁垮塌事故的原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但是WITBEE?萬賓科技?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的參與為實現更為高效、實時、精準的橋梁監測和養護提供了新的路徑,也為建立完善的橋梁巡查和預警體系提供了動力支持。
二、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的表現
1.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通過安裝在關鍵部位的GNSS監測一體機、智能結構診斷器、傾角振動監測儀等傳感器,實時采集橋梁結構的應力、變形、振動、位移等數據。同時借助人工智能算法等核心技術,還可以精準識別橋墩裂縫、基礎沉降等細微損傷與病害,相比人工巡查不能 24 小時不間斷監測來講,它的應用確保了橋梁安全隱患被及時發現,更彌補巡查人員工作不認真、不專業的缺陷。
2.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所構建的統一的信息化管理平臺,讓交通運輸、水利、自然資源等多個部門可實時查看橋梁運營過程中的監測數據等信息。這種特殊的功能方便各部門及時交流協調,避免因信息不通暢導致的管理混亂、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實現多部門對橋梁的協同管理和更加高效的養護。
3.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的應用也有利于不同區域、不同類型橋梁的監管責任精確劃分到具體部門和責任人。系統更直接明了的展示橋梁的監管歸屬,并且實時跟蹤其轄區內各橋梁的運行狀態,為明確各部門在不同管理環節的職責和無人監管或多頭監管的問題帶來應對之策。
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的應用使監測視角提升到對橋梁整體健康狀況的宏觀把控,促使橋梁運維向以數據驅動、技術創新為核心的模式轉型。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