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環境綜合治理監測系統如何精準“狙擊”污染源頭
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高吉喜曾說:“水污染治理難度比空氣污染治理要難得多,特別是湖泊污染治理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水污染狙擊戰之中,水環境綜合治理監測系統為逐步完善治水手段帶來基礎保障。
一、河道水質污染溯源
WITBEE?萬賓科技?水環境綜合治理監測系統核心功能之一便是對覆蓋區域進行全方位、不間斷的實時監測。它可實時采集水質、水量、水位等關鍵數據,例如及時察覺河湖pH 值、溶解氧、氨氮等核心指標的細微變化。通過對監測數據的實時分析與智能預警,系統還能夠第一時間發現水質異常波動、污染源入侵等問題,在此基礎之上,依托其配備的智能水質監測儀等城市生命線監測設備,實現對污染源頭的及時、精準追蹤。
這種精準追蹤的功能避免了“全面撒網”式治理,治理工作可以直接針對源頭進行,避免了盲目排查和治理帶來的資源浪費和時間延誤,能在最短時間內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并且加快水環境改善進程。最重要的一點在于,及時控制污染源的進一步擴散,能減少污染物對水體生態系統的破壞,努力保護號水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健康。
二、保證監測質量,守護碧水長清
水環境綜合治理監測系統在監測過程之中絕對是保質保量的。其搭載的傳感器具備極高的靈敏度和準確性,哪怕是微量污染物濃度發生的細微波動也能及時監測。同時通過5G/4G通信模塊、物聯網技術、互聯網技術的協同應用,將分布在不同監測點的設備連接成網,不僅實現了各個點位監測數據的實時傳輸與共享,還能通過邊緣計算、智能算法等對數據進行初步篩選與預處理,避免因人為操作不當導致的數據誤差和偏差,也減少了人工巡檢所需的時間成本與人力投入。
水環境綜合治理監測系統依托網格化、立體化監測網絡架構,構建起覆蓋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全域感知體系。通過智能傳感設備的協同部署,實現對水質、流速、流量等水文動態的實時監測,形成對流域水環境的全景化動態感知。在此科學完備的監測體系支撐下,面對突發水污染事件之時,系統迅速觸發預警機制,幫助運營單位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污染溯源、態勢研判與應急處置,提升流域水環境風險防控能力與應急響應效能。
因工業廢水排放、農業面源污染或突發環境事件導致的水質惡化,在水環境綜合治理監測系統面前被一覽無余,它并幫助相關部門快速確定污染范圍、程度和擴散方向,最大限度地減少其對水環境和周邊生態環境的危害。